【格西班行窃】
格西班是噶当派(意为口述戒律)一位学识渊博的成就僧侣,生活在11世纪。他以持戒严谨并致力于菩萨(大乘开悟的修行者)的利他事业而闻名。
一天,有一位年轻的比丘出外托钵,被一对虔诚的夫妇邀请到家中。当主人走出房间,去准备食物来供养他时,他突然警觉到,自己正下意识地将右手伸进旁边的罐子里,想从罐底的袋子中夹出一些自己爱吃的茶。结果这个举动被自己一丝不苟的良知逮个正着。
年轻的比丘立刻大喊起来:“贼啊!贼啊!”,听到喊叫,施主全家都拿着棍棒扫帚连跑带撞地冲进来。可是他们看到了什么呢?——这个比丘正在一本正经地控诉自己的盗窃罪行,还威胁说,下次要是再做出如此可耻的事来,就用左手把自己的右手砍掉。
主人全家都笑了起来,可是对于这个比丘来说,这次初犯唤醒了他内在的上师,以及那完整无缺的俱生智慧本体。他从此再没与其分离。
这个年轻的比丘就是后来的格西班大师。
【西藏最好的供养】
诸佛相续本清净
纤毫尘垢而亦无
为超生死涅槃故
奉请如来澡浴身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供养是佛教里的重要修行法门,意即以待上宾之法供奉圣者,水和清洁的环境是供养法中很重要的部分。但是圣者根本不会被尘垢染污,所以供养的真正目的依然在于修心和为自己培聚为超生死涅槃而必备的资粮。
格西班曾经在一个山洞内闭关修行,有一天接到消息,说他的功德施主第二天将会来到,他们会带些补给来做供养并将领受加持。隐居的瑜伽士们生活一般都非常清苦,格西班山洞里的全部家具,就是历代在此闭关的瑜伽士留下的一座石制的坛城以及一个壁炉。当然,还可以把那扇粗糙的木门也算上。所以,在与外界完全隔离很长时间后,格西班接到这个消息,心里自然很高兴。
于是格西班开始努力清扫,拂去灰尘,把洞内每样东西都擦拭得发亮,并在坛城上摆没好美丽的供品,准备迎接他的访客。然后他后退几步,很满意地审视他所准备的一切。
可是他突然觉得这已经不是他熟悉的居所,一切都是那么矫饰和虚伪。
“唉呀!”格西班警觉地叫起来,环顾自己所做的事物。“是什么邪恶的力量跑进这虚伪者的领域?”他把手伸到一个黑暗的角落,抓起一大把尘土洒在干净无瑕的坛城上。
“就让他们看看这山洞和住这儿的隐士本来的面貌吧!”他狂叫道,“即使不供养,也比只注重外在的供养好得多。”在一刹那,格西班领悟到。他拼命刷洗、精心布置的一切,并非是为了供养开悟的佛陀,而是出于他自己的私心,为了取悦功德主,以求获得更多的供养。
“让他们现在就来参观吧。”破坏完了之后,他满意地想。
许多年后,当帕当巴桑杰,听格利的佛,从印度入藏,听到这个故事时,赞叹道:“那一把尘土是西藏有史来最好的供养。”
【格西班的良知】
修行就是修心……
有一次,许多有学问的僧众及学者,包括晚年的格西班,被邀请到西藏南部遍尤地方的一户富贵人家修法并接受供养。根据当时的习俗,茶、食物和其他供养品都是分别送到每位喇嘛面前的。侍者们沿着行列开始分发供养品。格西班依长幼顺序坐在僧众的队列中间。他注意到,正在分配的酸乳酪是用上等的原料做成的,他怕轮到他时已经没有了。
这样一个念头,我们看来也许很普通,可是当它在格西班心里闪过时,他顿时感觉到了自己的贪欲和谬误。他对自己喊道:“贪嘴的家伙!真是贪吃!”并立刻伸手把面前桌上的木碗倒扣过来。
当侍者提着酸酪壶来到格西班面前,请他将碗放正时,格西班拒绝了。他解释道:“我贪婪的心已经享用过酸酪了。”
我们的格西班大师经常用这种对自己猛喝的办法来严格看管每一个念头、言语和行为,以使所有的言行思想都融入到灵修正道中。
——摘自《喜马拉雅大成就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