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课(十七)
作为大乘教法的信众,理应承担起令天下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责任,因为一切众生都曾做过我们的父母,如今我们作为他们的儿女,责无旁贷。我们将释迦牟尼佛的行为视为一种大孝,就是因为他扛起了这份责任,而这就是真正的孝行。
我们都知道,父母心中所想的当然是获得永恒不变的快乐,但仅凭他们自己的智慧和福报是无法创造的,现在就由我们来成办这份快乐作为回报。因此内心应时时想到,自己行持一切善法的目的就是为天下一切父母获得解脱。
从某个角度来说,如今城市里的很多人对父母的孝道还是挺不错的,没有像郊区那么糟糕。可现在汉地很多农村地区,赡养父母已经成为儿女的恐惧。他们似乎从未想过,父母在养育过程中,如果将他们搁置一旁,这些做儿女的早已经不在世上,早就饿死冻死了。父母并没有将子女弃之不顾,但子女长大以后却不待见他们。
我相信从行为而言,如今不论是否信仰佛教,至少城市里的人都受过一定的教育,相对而言,看上去表现还是挺好的。但是要记住一点,修行就是在修心,就是要从菩提心开始做起,而修菩提心要先从身边的父母开始做起。光在口中说着“为三界六趣一切父母离苦得乐而修学”,实际在赡养父母上做得不过尔尔,恐怕你的修学也不过如此。
综上所述,三界六趣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自己的父母,并在养育我们过程中造下了极大的罪业,现前他们正在承担这个后果,所以一直在六道中轮回漂泊。如今我们已经知道了相关的道理,具有了相应的福报与救度的能力,就应该为生生世世的父母能离苦得乐而负起这个责任。哪怕修学的善行再微小,只是念诵一遍心咒或者从事一个简单的善行,都应该要想到这么做的目的是为天下一切父母离苦得乐,成办解脱而行持。
发心应该要广大一些。这样做具体有什么功德?首先,菩提心是成办解脱唯一的条件;第二,功德会变成无量。我们在讲解三殊胜时说过,清净发心能令善根转变成无量。也就是说,无论是念诵一遍心咒还是行持一切善法,如果内心想到的是为了天下一切众生,则功德可以变成无量功德。
如今也有很多人,对自己很不自信,觉得自己往昔造作的恶太过沉重,而每天修行的时间也很短暂,自己今生可能没有成就的机会。从修行时间上而言,可能确实没有很长的时间让你修行,但若修行能配同着殊胜的方便,即便借助于短短时间的修学,获得成就也不是不可能!
正如我们前面所言,一旦具有菩提心,从事一遍善行的同时就会成就无量之功德,以无量功德来消尽无始以来的沉重罪业,就会容易得多。因此,修行人要自信一点。当然,前提是必须要具备菩提心。每当行持一切善法前,都应如是观想为要。
总的来说,我们今天着重讲解的是出离心和菩提心,这些内容非常重要,平时要时时铭记心中。但想要将这些道理在自己心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象,需要我们长时间去串习。我相信在座每一位弟子身边都有《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其中讲解菩提心的部分,平时应多去阅读一些。
有很多人平常学不了很多理论,学习理论当然非常好,但要记住,理论是学不完的,现前能学的理论就在自己的身边,为什么还要舍近求远,去寻找一些不着边的理论?还不如将身边所需的道理先捡起来学习,尤其是出离心和菩提心。
八万四千种法门的目的都是创造三种功德: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一旦这三者圆满,则一切法都在圆满之中。我们今天站在支分的立场之中先分别讲解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但后期还是会把三者树立到一个见解当中。这样一来就能知道,无论成办什么样的见解、什么样的善行,目的都是成办这三个功德。今天先知道三种不同的功德,然后我们再讲解如何在一个善行当中具备三种不同的功德。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