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观世音菩萨!
虽见诸法无来去,唯一勤行利众生,上师观自在尊前,恒以三业恭敬礼。
正等觉佛利乐源,从修正法而出生,修法复依明行要,故当宣说佛子行。
1. 此生幸得暇满船,自他须渡生死海,故于昼夜不空过,闻思修是佛子行。
2. 贪爱亲方如水动,瞋憎怨方似火燃,痴昧取舍犹黑暗,离家乡是佛子行。
3. 远恶境故惑渐减,离散乱故善自增,心澄于法起定见,依静处是佛子行。
4. 常伴亲友还离别,勤聚财物终弃捐,识客且遗身舍去,舍现世心佛子行。
5. 伴彼若使三毒长,并坏闻思修作业,能转慈悲令丧失,远恶友是佛子行。
6. 依彼若令恶渐尽,功德犹如初月增,则较自身尤爱重,依善知识佛子行。
7. 自身仍陷生死狱,世间神等能救谁?故于依止不虚者,皈依三宝佛子行。
8. 诸极难忍恶趣苦,能仁说为趣业果,故虽遭遇命难缘,终不造罪佛子行。
9. 三有乐如草头露,是须臾顷坏减法,故于无转解脱道,起希求是佛子行。
10. 无始时来悯我者,母等若苦我何乐?为度无边有情故,发菩提心佛子行。
11. 诸苦由贪自乐起,佛从利他心所生,故于自乐他诸苦,修正换是佛子行。
12. 彼纵因贪亲盗取,或令他夺一切财,犹将身财三时善,回向于彼佛子行。
13. 吾身虽无少过咎,他人竟来断吾头,于彼还生难忍悲,代受罪是佛子行。
14. 纵人百般中伤我,丑闻谣传遍三千,吾犹深怀悲悯心,赞他德是佛子行。
15. 纵人于众集会中,攻吾隐私出恶言,于彼还生益友想,倍恭敬是佛子行。
16. 我以如子爱护人,彼若视我如寇仇,犹如母对重病而,倍悲悯是佛子行。
17. 同等或诸寒微士,虽怀傲慢屡欺凌,吾亦敬彼如上师,恒顶戴是佛子行。
18. 虽乏资财为人贱,复遭重病及魔侵,众生罪苦仍取受,无怯弱是佛子行。
19. 虽富盛名众人敬,财富量齐多闻天,犹观荣华无实义,离骄慢是佛子行。
20. 倘若未伏内瞋敌,外敌虽伏旋增盛,故应速兴慈悲军,降伏自心佛子行。
21. 五欲品质如盐卤,任几受用渴转增,于诸能生贪着物,顿时舍是佛子行。
22. 诸所显现唯自心,心体本离戏论边,知己当于二取相,不着意是佛子行。
23. 设若会遇悦意境,应观犹如夏时虹,虽现美丽然无实,离贪着是佛子行。
24. 诸苦犹如梦子死,妄执实有起忧恼,故于违缘会遇时,观为虚妄佛子行。
25. 求觉尚需舍自身,何况一切身外物,故于身财尽舍却,不望报是佛子行。
26. 无戒自利尚不成,欲成他利岂可能?故于三有不希求,勤护戒是佛子行。
27. 欲享福善诸佛子,应观怨家如宝藏,于诸众生舍怨心,修安忍是佛子行。
28. 唯求自利二乘人,犹见勤如救头燃,为利众生起德源,发精进是佛子行。
29. 甚深禅定生慧观,能尽除灭诸烦恼,知己应离四无色,修静虑是佛子行。
30. 无慧善导前五度,正等觉佛不能成,故具方便离三轮,修智慧是佛子行。
31. 若不细察已过失,道貌岸然行非法,故当相续恒观察,断己过是佛子行。
32. 因惑说他佛子过,徒然减损自功德,故于大乘诸行者,不道彼过佛子行。
33. 贪图利敬互争执,闻思修业将退修,故于亲友施主家,离贪着是佛子行。
34. 粗言恶语恼人心,复伤佛子诸行仪,故于他人所不悦,绝恶言是佛子行。
35. 烦恼串习则难治,勇士明持念正器,贪等烦恼初生时,即摧坏事佛子行。
36. 随于何时行何事,应观自心何相状,恒系正念与正知,修利他是佛子行。
37. 勤修诸行所生善,为除众生无边苦,咸以三轮清净慧,回向菩提佛子行。
我依经续诸论典,及众圣贤所说义,为欲修学佛道者,撰佛子行卅七颂。
才浅学疏文不精,硕学阅之难生喜,然依经教圣者故,佛子行颂应无误。
然佛子行诸巨浪,愚钝如我难尽测,故祈智者慈宽恕,违理无开诸过失。
吾以此善愿众生,皆发真俗菩提心,不住有寂得自在,咸成怙主观世音!
注:
尊贵的戊初多美,通晓经典及因明学。他为了利益自己及一切有情,在银水珍宝窟,作此《佛子行三时七颂》。中译文原译者为严定法师,后经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的注疏,略为删改。